颗粒物检测仪可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劳动安全、数字化生产、应急安监、公共场所、工矿企业粉尘检测及空气净化器效率评价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采用IP67防护等级设计,可在-20℃至50℃的环境中持续运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正常工作。
1.激光散射法: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系统聚焦到颗粒物上,与颗粒物发生散射作用。散射光被光学系统收集,经过分光镜分离出不同波长的光,分别进入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将散射光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的强度与散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信号处理电路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颗粒物浓度的数值。该方法适用于PM10、PM2.5等颗粒物的实时监测。
2.β射线衰减法:利用β射线通过滤膜时的衰减程度,结合流量计与温湿度补偿算法,实现PM2.5质量浓度测量。这种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光阻(遮光)法:主要用于测量油液中的颗粒,通过激光传感器测量油液中颗粒的遮光量,确定颗粒粒径和数量。
颗粒物检测仪的测定步骤:
1.样品准备
-取样:按照检测标准规定的样品量要求,准确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避免因样品偏差影响结果。例如,在环境空气中采样时,要确保采样点能反映所关注区域的颗粒物状况;对于固体物料的检测,也需从不同部位多点取样混合均匀。
-预处理(如有需要):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将固体样品粉碎、筛分等操作,以便更好地适应仪器的测量要求。如果是液体中的颗粒物检测,可能需要过滤去除大颗粒杂质或其他干扰物质。
2.仪器校准
-零点校准:使用高效过滤器(HEPA)净化空气,使仪器读数接近零,确认仪器在无颗粒物的状态下基准值准确。这是保证后续测量准确性的基础步骤之一。
-跨度校准:采用已知浓度的标准颗粒物发生器或经认证的校准源进行比对,调整仪器使其测量范围和灵敏度符合预期,确保在不同浓度下的测量结果可靠。
3.加载样品
-根据仪器类型和设计要求,将准备好的样品正确地加载到检测仪中。比如激光粒度仪中,样品通常被溶解在液体里,然后通过泵送进入仪器的光路中;而一些便携式的空气颗粒物检测仪则有特定的进气口用于吸入空气样本。
4.选择测量模式与参数设置
-测量模式选择:常见的有干法测量、湿法测量等,需依据样品特性及实验目的来挑选合适的模式。例如,对于干燥的粉末状物质可采用干法测量;若涉及悬浮液中的颗粒分析,则可能适用湿法测量。
-参数配置:针对不同型号的仪器,还需设定相关参数,像激光粒度仪要设置测量范围、散射角度、激光功率等;对于光散射式颗粒物监测仪,要根据颗粒物类型(如PM10、PM2.5等)和预期浓度范围设置适当的采样流量和时间,一般推荐采用恒定流量模式以保持采样稳定性,并合理调整采样周期以保证足够的样本量供后续分析。
5.进行测量
-启动仪器开始测量,仪器会自动根据之前设置好的参数进行分析,实时记录散射信号、颗粒分布等数据。在此期间,应密切关注仪器运行状态,确保测量过程顺利进行。
6.数据处理与结果解读
-测量完成后,对仪器输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关于颗粒物的浓度、粒径分布等信息。结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这些结果进行合理的解读和评价,判断是否满足要求或发现潜在问题。